游客发表
10人驻矿监管小组24小时在矿监管,分班值守人员全部在岗。
大同煤矿集团根据实际,采用循环经济园区发展方式,实现技术和管理创一流,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创一流,环境保护创一流,开创了大同煤矿塔山循环经济模式,并根据国家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,制订出了30项园区指标,为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。综合利用使产业链条实现完整闭合,把资源吃干榨净。
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战略选择,更是现实需要。洗煤厂分选出来的煤矸石输送到煤矸石砖厂,分选出来的低热值煤输送到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发电,电厂产生的余热用于居民区冬季取暖。所谓循环经济,就是运用生态学规律,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—生产—消费—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,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,实现低开采、高利用、低排放,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,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,从而使经济发展与资源、环境保护相协调,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。2×60万千瓦坑口电厂发电原煤通过1.5公里输煤栈桥从矿井直接送达电厂,减少了中间运输环节,避免了煤炭运输过程中粉尘对环境的污染。大同煤矿集团塔山循环经济园区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,放大了资源价值,使上游产业的废料变成下游产业的生产要素,建成了4×5万KW资源综合利用电厂,不仅可以做到节能、节地、环保,而且每年消耗塔山矿低热值劣质中煤120万吨,每年可节约标煤70万吨,日节约水1.2万吨,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分别减少4000吨和6940吨。
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结合实际,着眼长远,用科学的理论定位发展思路,同时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、选择合适的经济发展模式并达到相应的规模。洗中煤、末煤供煤化工项目生产甲醇。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办公室对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,定人员、定措施、定时间,一日一统计,一周一汇总,一月一通报,逐矿分析原因,制定落实措施,确保兼并重组稳步快速推进。
市人大首次在全省依法作出《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决议》,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推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。据临汾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牛立东介绍,全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呈千帆竞发、百舸争流之势。8月31日,该公司副董事长张百战告诉记者,公司已投资10亿元,大手笔建设现代化矿井,购置回5套综采、8套综掘,对提升、运输、排水、通风系统,全部按照现代化矿井标准进行改造和建设。蒲县宏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地方主体,兼并了21个矿井,将整合成5座大中型煤矿。
送职工到运城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生产安全技术培训,将高管人员分批送到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培训。潞安集团对兼并的33座矿井全部接管,并按照协议进行了部分或全部补偿,已有1000多名工作人员从潞安集团本部移师蒲县整合煤矿,安装了5套综采、7套综掘,有6个过渡井具备出煤条件。
129座矿井中,六长全部到位的有120座。按照要求,全市各类矿井由392座压减到129座;办矿主体由350家减少到29家;产能由8976万吨提高到10746万吨;单井平均产能由23万吨提高到83万吨;形成7家千万吨级的煤矿企业。临汾市按照安全、节约、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,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,强化领导、精心组织、强力推进。宏源煤业抓住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这一战略机遇,高薪聘请了高级技术工程人员10人、中级职称上百人,成立了总调度室、生产技术部、地质测量部、安全监察部、科技信息工程部,配备了目前国内物理探水探矿最先进的瞬变电磁测定仪、坑头地质构造仪、大功率探水钻机,安装了局部可移动瓦斯抽放泵站等设备。
目前,129座矿井中,已有119座办结采矿许可证。省煤炭进出口集团整合的煤矿采矿许可证全部办结,主体接管全部完成,资金补偿全部到位。投资1.5亿元,新建的3个大中型矿井原煤外运全部采用全封闭管状皮带运输,长达12公里,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环境保护。洪洞县对所有 十关闭矿井和列入2009年关闭范围的矿井全部实施关闭
特别是小煤矿变成大企业、小公司变成大集团以后,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变革随之提上议事日程,绝大多数企业开始向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型;兼并重组后,煤矿主体企业、被整合煤矿企业、保留煤矿、关闭煤矿以及乡村集体、煤矿职工、当地农民等各方利益都得到了较好的维护、保障和发展,从企业到矿区、到乡村、到市县,全市上下人心安定,社会稳定,信心坚定,出现了安居乐业、和谐兴业的新局面。2009年,省委、省政府借助金融危机冲击的倒逼机制,针对全省煤矿长期形成的多、小、散、乱、安全事故频发、资源回收率低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状况,做出煤炭资源整合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决策部署。
平均单井规模由重组前的28万吨提升到95万吨,增长2.4倍。重组后,全市煤矿采区回采率由重组前的69%提高到80%以上;井田面积由重组前的806平方公里增为1013.7平方公里,煤炭储量由重组前的41.2亿吨增为69.6亿吨。
按照集团规模化、经营产业化、利益责任化、安全本质化的总体原则和政府主导、企业主体、市场运作、依法推动的工作方法,长治市科学决策,精心组织,扎实推进。截至目前,长治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签约、换证、接管、补偿四项工作已基本到位,采矿权转让协议签订到位率100%,证照换领到位率96.3%,主体企业接管到位率99%,补偿资金到位率99%。煤矿兼并重组后,办矿体制进一步优化,全市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,国有、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。64.5%的矿井规模达到90万吨/年以上,30万吨/年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。办矿主体由249个减为22个,减少91.2%。全市矿井数由292座减少到110座,减少63%。
初步统计,全市煤矿企业共兴办非煤产业项目51个,主要涉及光伏产业、光电子产业、汽车制造、燃油乳化、新材料、现代服务业等。同时,重组还加快了煤炭工业转型步伐,全市22个主体企业和15个单独保留煤矿90%以上都兴办了一定规模的延伸产业和非煤产业项目。
由于长治市在兼并重组中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,依法保障各方合法权益,得到了各方的理解、认同和支持,兼并重组也同时兼并出了新制度,兼并出了和谐。通过此轮兼并重组,在长治市,不仅煤炭规模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,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也明显增强。
经过一年多艰辛的努力,山西省长治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。全市形成一个亿吨级、一个3000万吨级、五个500万吨级的现代煤炭企业集团
重组后,全市煤矿采区回采率由重组前的69%提高到80%以上;井田面积由重组前的806平方公里增为1013.7平方公里,煤炭储量由重组前的41.2亿吨增为69.6亿吨。特别是小煤矿变成大企业、小公司变成大集团以后,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变革随之提上议事日程,绝大多数企业开始向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型;兼并重组后,煤矿主体企业、被整合煤矿企业、保留煤矿、关闭煤矿以及乡村集体、煤矿职工、当地农民等各方利益都得到了较好的维护、保障和发展,从企业到矿区、到乡村、到市县,全市上下人心安定,社会稳定,信心坚定,出现了安居乐业、和谐兴业的新局面。全市矿井数由292座减少到110座,减少63%。经过一年多艰辛的努力,山西省长治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。
2009年,省委、省政府借助金融危机冲击的倒逼机制,针对全省煤矿长期形成的多、小、散、乱、安全事故频发、资源回收率低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状况,做出煤炭资源整合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决策部署。平均单井规模由重组前的28万吨提升到95万吨,增长2.4倍。
通过此轮兼并重组,在长治市,不仅煤炭规模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,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也明显增强。由于长治市在兼并重组中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,依法保障各方合法权益,得到了各方的理解、认同和支持,兼并重组也同时兼并出了新制度,兼并出了和谐。
煤矿兼并重组后,办矿体制进一步优化,全市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,国有、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。初步统计,全市煤矿企业共兴办非煤产业项目51个,主要涉及光伏产业、光电子产业、汽车制造、燃油乳化、新材料、现代服务业等。
按照集团规模化、经营产业化、利益责任化、安全本质化的总体原则和政府主导、企业主体、市场运作、依法推动的工作方法,长治市科学决策,精心组织,扎实推进。同时,重组还加快了煤炭工业转型步伐,全市22个主体企业和15个单独保留煤矿90%以上都兴办了一定规模的延伸产业和非煤产业项目。64.5%的矿井规模达到90万吨/年以上,30万吨/年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。办矿主体由249个减为22个,减少91.2%。
截至目前,长治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签约、换证、接管、补偿四项工作已基本到位,采矿权转让协议签订到位率100%,证照换领到位率96.3%,主体企业接管到位率99%,补偿资金到位率99%。全市形成一个亿吨级、一个3000万吨级、五个500万吨级的现代煤炭企业集团
到今年9月底,列入淘汰的企业(装备)一律停止供电。淘汰落后锌冶炼马弗炉1台、落后产能2万吨。
淘汰落后造纸生产线2条、落后产能3万吨。工信部公布的这18个工业行业包括炼铁、炼钢、焦炭、铁合金、电石、电解铝、铜冶炼、铅冶炼、锌冶炼、水泥、玻璃、造纸、酒精、味精、柠檬酸、制革、印染、化纤等行业。
相关内容
随机阅读
热门排行
友情链接
友情链接